热点!“父亲”:智人从古猿分化的关键,也是文明的基石

“父亲”:智人从古猿分化的关键,也是文明的基石

从人类学和生物演化角度看,父亲对子女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?

要谈论父亲,首先就要谈论婚姻制度。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家庭中,才可能存在稳定的父亲角色。

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,早期人类社会都是母系制(Matriliny)。在母系社会里,妇女有着崇高的地位,甚至有支配男性的地位(即母权制)。后来随着父系制代替母权制,女性的社会地位骤然下降,以至于反过来被支配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然而现代人类学研究已经基本推翻了这些认知:首先应该区分母系(Matriliny)和母权(Matriarchy),前者指以母方来计算血统,后者指由妇女实行统治。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考察了特罗布里恩特岛土著居民后发现,女性家族的真正保护者,不是女性本身,而是她的兄弟。这可以归结为一个公式:每一代人都由女人来延续世系,而实际掌权者却是男人。澳洲一些原始部落母系氏族中,妇女地位并不比男性地位高。英属哥伦比亚的特林吉人,和他们的近邻都是从母系。但母族的权利却操纵在舅父手中,财产亦由舅父传至外甥。霍皮人和祖尼人也是母系族群,但家族中首领是妻子的兄弟而非妻子。

可以说,以女性划定血缘的母系制存在,但母权制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从未存在过。在真实存在的母系家庭中,父系虽然不决定族群归属和财产继承,但却往往影响子女的地位,在家庭中也是不可或缺的。从各种人类学报告和民族志看,母系社会也并不存在什么“知其母不知其父”。实际上母系与父系的差别仅仅在于族属按谁来识别,同样以一夫一妻为主流。

即使母系制在人类历史上真实存在过,它也不是什么远古常态。目前发现的所有母系制社会,几乎都是新石器族群,少部分甚至进入了铁器时代。新石器革命,只不过是近1万年才发生的。更早的旧石器族群,无一例外是一夫一妻制,同时实行“双系两可居”,这是一种非常接近现代人的婚姻制度。

以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为例,安达曼人没有农业和陶器,靠狩猎采集为生,仍然处于旧石器晚期。安达曼人通行一夫一妻制,婚后可以从夫居也可以从妻居,但一般倾向于从夫居。子女从父亲那里获得财产(如石斧、独木舟),从母亲那里获得社会地位。父亲的财产多少,影响子女的财产;母亲的社会地位,影响子女在部落中的位置。这一切其实不仅是旧石器社会的特点,也几乎是所有主流人类社会的特点。

让我们看看“父亲”这个身份,在动物界意味着什么:哺乳动物中只有5%-10%的比例,表现出雄性参与关怀照顾下一代。但很多灵长类、啮齿动物和犬科动物,雄性都会积极参与养育后代。而在鸟类中,这个数字高达80%-90%。天鹅就是代表性物种,天鹅终身一夫一妻,在出生20个月左右,天鹅会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,终生形影不离。对鸟类而言,鸟类在孵化后代时,通常需要不吃不喝地守在鸟巢中,将自己的体温传递给后代。如果没有雄性帮助,雌鸟或会饿死。

一偶制的动物,通常两性外观非常接近,如企鹅和狼。这两者也属于终身一夫一妻制的生物。雌企鹅在产卵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能,雄企鹅就承担了孵蛋的重任。北极狼出生一个月后,家族内的其他所有成年雄性都会加入对它们的照顾中。成年雄性北极狼会给小狼喂食,并且会在喂食之前将食物先反刍一遍,方便小北极狼吞咽。族群外出狩猎时会特意留下一头成年公狼,作小孩的临时看护,以及陪同小狼玩耍,传授生存技巧,承担教育职能。

而与人类相近的猿类,只有20%的雄性会积极参与幼崽抚养。凡是雄性积极参与幼崽抚养的猿类,都是一夫一妻制的。这也就意味着,一夫一妻制和父亲概念的出现,是智人进化上的关键,是智人从古猿分化的关键,乃至文明的基石。

对大部分动物来说,父亲这一概念都不是天经地义的。很多雄性动物都是播完种就走,不参与子代的抚育和家庭的保护。对母兽和小兽而言,这个生物学上的父亲确实不重要。然而人类,恰恰属于哺乳动物中仅占5%的,存在着来自父亲的亲代抚育的物种之一。

不过父亲带娃,又确实有不同于母亲的地方。很多研究都发现,父亲对于子女最有利的教育方式,是成为子女的榜样,而非成为子女的保姆。父亲在亲子互动中的占比增加,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、降低孩子年幼时的夭折率,还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竞争力,进而提高孩子成年时的成功率。这种积极影响还会进一步延伸至其孙辈,最终使得该男性的基因更好地延续下去、扩散开来。女性从人类男性的亲代抚育中收获很大,所以会有一些安排,以增强人类男性对于孩子血缘的信心,进而提升他们抚育子代的概率。

(作者系媒体人)

•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
南海墨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南仓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